Powered By Blogger

總網頁瀏覽量

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沙塵暴

造成沙塵暴的原因既有自然的,也有人爲的。法新社的報道說,韓國政府官員表示,沙塵暴中的塵沙攜帶包括重金屬礦物質在內的污染塵埃,對人類的健康構成危害。
就造成沙塵暴日趨嚴重的原因,美國民間環保組織世界觀察的氣候變化研究人士簡納特-薩文(音譯)女士表示:砍伐森林會造成大片土地的沙漠化,而沙漠化顯然就會導致風暴帶有大量砂土。在近幾百年來,人類為了經濟生產而大量砍伐森林,挖掘其他自然資源,這些行為嚴重破壞了我們周圍的自然環境,沙塵暴現象在世界一些地區的頻繁化就是後果之一。

東亞一帶的沙塵暴源於中國北部的乾燥地區和內蒙古,然後一直橫掃到朝鮮半島和日本,不但給人們造成呼吸道疾病,而且還擾亂交通和生産。

旅居法國的中國環保問題專家鄭益(音譯)就中國的沙暴問題說:沙塵暴對於中國來說當然是一個老問題,中國西北部自古以來就有很大一片沙漠,但這個在中國過去沒有形成過一個問題,並不是非常嚴重的,在半個世紀以前,頻率是很低的。整個50年代,一共只有幾次,大概4、5次吧!在60年代大概是8次,然後逐漸的增加,到現在那就增加的太多了。

我們現在每一年刮的沙塵暴次數,是過去半個世紀以前10年差不多。主要的一個問題還是一個荒漠化的結果。砍伐森林,和不適當的放牧,使森林、草原就基本上絕跡了,草原、森林基本沒有了。草原已經變得急遽的戈壁化、沙漠化,實際上是制度問題。

沙塵暴侵襲東亞地區已經有大約一千年的歷史。近年來,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等的國際組織都開始重視沙塵暴問題,並設立了研究專案。中國、朝鮮、和日本政府之間也開始合作,共同防治沙塵暴。


台灣會有沙塵暴嗎?
於大陸沙塵暴近年來對台灣的空氣品質及民眾健康影響甚鉅,環保署目前正在進行沙塵暴預報模式的健立,希望在明年初可以在沙塵暴來襲前二十四小時向民眾發出預警。
中時電子報消息, 環保署官員指出,沙塵預報模式有相當的難度,一方面需要大陸方面沙暴報發生的通報,另一方面還要有東亞地區的大氣環流的資料,在加上模式的運算,才能預估沙塵會不會傳送到台灣?何時會到達台灣地區?

就像在做天氣預報一樣,在得到上述數據資料後,還必須加上專業預報人員的主觀判斷,然將才對社會大眾發佈預警。

環保署官員表示,並不是大陸每一次的沙塵暴發生時,都會有沙塵傳送到台灣來,還必須要看當時東亞大氣環流的變化而定,而根據過去的例子來看,大陸的沙塵發生之後,大約要經過兩天的時間,才會影響到台灣地區,而這兩天的時間,就是做預報的黃金時間。

因此,很重要的關鍵就是在沙塵暴一發生的當時,台灣越早知道沙塵暴發生的時間越好,如此才有更多的緩衝時間,環保署官員表示,這一方面只有透過學術單位的管道,來儘早取得大陸發生沙塵暴的訊息,這些訊息包括沙塵暴發生的地點、規模、風速、方向等基本資料。


亞洲沙塵暴簡介 余嘉裕:任教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

在氣象測計中規定,凡水平方向能見度小於1000公尺的風沙現象,稱為「沙塵暴」。

中國西北和外蒙的戈壁沙漠是亞洲沙塵暴的主要源地,浩瀚的沙海提供源源不絕的沙源。

沙塵暴是什麼?

「沙塵暴」是指強風將地面大量的沙和土粒捲揚起來,使空氣變得混濁、能見度大為減小的災害性天氣現象。在氣象測計中規定,凡水平方向能見度小於1000公尺的風沙現象,稱為「沙塵暴」;如果風力加到8-9級、被颳起的沙塵增多、天空變得越來越混濁、能見度小於200公尺,稱為「強沙塵暴」;如果風力再加大到超過10級、能見度小於50公尺,稱為「特強沙塵暴」。由於發生強和特強沙塵暴時天色昏暗,甚至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因此在中國西北地區,居民又將之稱為「黑風」或「黑風暴」。

沙塵暴的成因

沙塵暴形成需要三個要素同時配合:沙源、強風,和不穩定的氣流。中國西北和外蒙的戈壁沙漠(圖一)位於中亞沙漠區,排名世界四大沙漠區第二位(依序為北非、中亞、北美、澳洲),向來是亞洲沙塵暴的主要源地。這裡沙漠和沙地面積達100萬平方公里以上,浩瀚的沙海提供沙塵暴源源不絕的沙源。

在三個要素中,沙源是固定的,一年四季均存在,因此重要關鍵就是地面颳起的強風。中國西北和外蒙戈壁地區處在西伯利亞冷氣團南下的通道上,使得該區在冬、春兩季(特別是春季)的鋒面十分活躍。冬、春季節因為植物稀少,鋒面伴隨的地面強風極易造成沙塵暴;加上沙漠地區地表毫無遮蔽,且午後地表溫度上升很快,近地面氣溫可以升得很高,當遇上強冷空氣過境,產生上冷下熱的不穩定大氣,強風揚起的沙塵可以隨著不穩定氣流上升到數百甚至數千公尺的高空中,並順著高空西風氣流往下游輸送,影響其他地區。

在沙塵暴發生的同時,用氣象儀器能偵測到以下一些氣象要素發生的急遽變化︰(一)氣壓先下降後上升:沙塵暴過境前,氣壓急遽下降;當沙塵暴颳過後幾個小時內又迅速上升,然後轉入平緩階段。(二)氣溫先上升後下降:沙塵暴一般發生在午後,它來臨前氣溫通常會先上升;當沙塵暴到達後,氣溫又迅速下降,氣溫的變化正好與氣壓的變化相反。(三)濕度下降:由於平流過來的冷空氣本來就比較乾燥,加上冷空氣流向地面時的下沈絕熱增溫,使得相對空氣更為乾燥,所以沙塵暴過境時,空氣濕度將急遽下降。

沙塵暴的影響

日本和韓國是除了中國之外,受亞洲沙塵暴影響和危害最大的國家。在亞洲沙塵暴季節,空氣中懸浮微粒的濃度往往超過1000μg/m3,甚至曾經超過2000μg/m3。台灣地區由於所處緯度較低,不在亞洲沙塵暴的主要輸送路徑上,雖然受到的影響較中國、韓國、和日本地區為小,但在特定氣象條件下(如分裂高壓緯度較低),沙塵暴仍然會影響台灣。1995年3月12日,台灣北部許多地區降下「泥雨」,就是受到沙塵暴南移的影響,當時沙塵隨著分裂高壓的前緣往東南方移動到華南地區,在台灣附近被鋒面降雨沖刷下來,形成了罕見的泥雨,當時環保署在北部萬里、觀音和淡水等地監測站所觀測到的懸浮微粒濃度值都超過1000μg/m3,是有觀測紀錄以來受到沙塵暴影響最劇烈的一次。

強或特強沙塵暴在源地生成時極其兇猛,黑色的風沙牆多從西北方向或西方隨著強風快速推移過來,遠看風沙牆高聳如山,極像一道城牆(圖三)。隨後,濃密的沙塵鋪天蓋地,遮住了陽光,使人在一段時間內看不見任何東西,就像在夜晚一樣。

中國近年最著名的沙塵暴發生在1993年5月5日的內蒙古阿拉善地區,又被稱為「五五黑風暴」,由於「五五黑風暴」發生在下午,正值學校放學時分,許多放學的小學生們走在回家的溝渠田埂路上時,被突如其來的沙塵暴侵襲,驚慌失措的孩子們被狂風捲起並擲入溝渠中,或被沙塵灌入口鼻窒息而死。據統計,在甘肅、新疆、寧夏、內蒙古4個省或自治區的18個縣市中,共有85人死亡、31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6億人民幣。

沙塵暴的益處

沙塵暴對自然界的影響並非一無是處,近幾年科學家發現沙塵中的礦物質在恢復土地肥力方面的效果甚至要優於氮、磷、鉀肥;此外,沙塵暴攜帶豐富的鐵、鋁等礦物元素,能夠增加北太平洋海洋營養鹽、促進藻類生長、活化海洋食物鏈生機、增加海洋生物活動力。

由於海洋浮游植物在吸收二氧化碳方面的作用不亞於陸地植物,因此沙塵暴可能具有抵抗全球暖化的間接功用;另外,由於中國北方含鈣的矽酸鹽和碳酸鹽的土壤和沙漠沙粒偏鹼性,沙塵暴攜帶的鹼性物質可以中和大氣中的酸性物質,飄塵因而也偏鹼性;含鈣的矽酸鹽和碳酸鹽的飄塵會中和大氣中的酸性物質、減緩酸雨強度,例如近年在韓國和日本都發現沙塵天氣時,酸雨的pH值顯示都稍微提高了。

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雪崩

雪崩是一種自然現象,它是指大量積雪從高處突然崩塌下落。雪崩在有人居住或滑雪場等地是一種嚴重的災害,常會造成房倒屋塌和人員傷亡。



雪崩都發生在山地,常見的雪崩發生在雪已經聚積了很多的時候,也有的是在特大暴雪中產生。雪崩的原因之一是在雪堆下面緩慢地形成了深部"白霜",這是一種冰的六角形杯狀晶體,與我們通常所見的冰碴相似。這種白霜的形成是因為雪粒的蒸發所造成,它們比上部的積雪要鬆散得多,在地面或下部積雪與上層積雪之間形成一個軟弱帶,當上部積雪開始順山坡向下滑動,這個軟弱帶起著潤滑的作用。



雪崩發生的誘因很多,通常積雪堆積過厚,超過了山坡面的摩擦阻力時,基底為春雨所鬆動,溫暖乾燥的風,聲音的震響等都能使積雪開始動運,崩塌就開始了。

  

雪崩一旦發生,其勢不可阻擋。成千上萬噸的積雪夾雜著岩石碎塊,以極高的速度從高處呼嘯而下,所過之處將一切掃蕩淨盡。有些雪崩中還夾帶大量空氣,這樣的雪崩流動性更大,有時甚至可以沖過峽谷,到達對面的山坡上。



雪崩的形成:

當坡面上雪的強度與黏著力無法支撐積雪的重量時, 便造成雪崩

雪崩主要發生在地形十分險峻,年降水量充沛的高山積區。

在高大的雪山頂峰,有大量積雪,由於新老積雪層變質程度不同,密度也不一樣,雪層表層的蠕動速度要比底層快,這種蠕動就造成雪層錯落、裂開。春季氣溫回升,融雪開始,雪水沿著裂開的縫隙下滲在粘聚力薄弱的地方,起到了潤滑劑的作用,降低了積雪與山坡的內摩擦力,於是發生了雪崩。

雪崩還受到一些外來因素的誘發,在終年積雪的山區,常常刮大風,形成風吹雪,它常常把大量的積雪吹向分水嶺的山脊上,形成厚厚的陡峻雪簷。這種橫空欲墜的雪簷,就使山坡積雪變得更險峻。這時候,只要周圍出現一些動靜,如輕微的地震、動物的跑動,甚至大聲說話,都可以引起雪崩。

                                                                           

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

世界著名的自然災害

史上最強颱風(颶風)
颱風狄普
(英語:Typhoon Tip,港澳譯名:泰培)
是全球有確切紀錄以來影響範圍最大
強度最強,中心海面氣壓最低的熱帶氣旋
生成於北太平洋西部
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稱之為超級颱風狄普

史上最強地震
智利大地震
歷史上最大的地震是發生在1960年5月22日19時11分
南美洲的智利,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芮氏規模達9.5

史上死傷最慘重地震
明嘉靖關中大地震,簡稱嘉靖大地震
是發生於中國明朝嘉靖三十四年臘月十二
(1556年1月23日)的大地震
現代科學家根據歷史的記錄
推斷當時的地震強度為地震矩8至8.3級
導致83萬人死亡
是中國有記錄至今最多人死亡的地震
更是全球歷史上死亡人數最高的地震

唐山大地震
是1976年7月28日北京時間凌晨3時42分53.8秒
發生在距離北京只有150公里的河北省唐山市的特大地震
震源距地面6公里
強震產生的能量相當於400顆廣島原子彈爆炸
整個唐山市頃刻間夷為平地
全市交通、通訊、供水、供電中斷
造成24.2萬人死亡,重傷16.4萬人

殺人最多龍捲風
有記錄以來美國最致命的龍捲風
是發生於1925年3月18日
越過了密蘇里州東南部、伊利诺州南部
和印地安那州北部的「三洲大龍捲」
導致695人死亡

超級爆發龍捲風
在一天裡若有超過6個龍捲風產生
便可稱出現了「龍捲風爆發」
1974年4月3日
有史記錄以來最大的龍捲風爆發產生了148個龍捲風
包括6個F5級和23個F4級的龍捲風
綽號「超級爆發」

死傷慘重的海嘯
南亞大海嘯
2004年12月26日於印尼的蘇門達臘外海
發生芮氏9級海底地震
海嘯襲擊斯里蘭卡、印度、泰國、印尼、馬來西亞
孟加拉、馬爾地夫、緬甸和非洲東岸等國家
造成30餘萬人喪生
準確死亡數字已無法統計

史上著名的火山爆發
西元79年義大利維蘇威火山爆發
大量的火山灰覆蓋了鄰近的龐貝城
導致龐貝城不到一分鐘在歷史上絕跡

史上最強大噴發
喀拉喀托火山最著名的一次
是1883年等級為VEI-6的大爆發
釋放出250億立方米的物質
遠在模里西斯島都能夠聽到這次噴發的劇烈聲響
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火山噴發之一
這次噴發以及繼發的海嘯摧毀了數百個村莊和城市
36417人死於非命

其他著名火山爆發
西元1991年的日本雲仙火山的爆發
造成數千名居民無家可歸,以及奪走了35條人命

西元1985年哥倫比亞 Nevado del Ruiz 火山的噴發
因噴發所引起的火山泥流
把整個河谷和城鎮淹沒
造成近二千五百人死亡

1985年皮納吐坡火山的爆發
使得美國不得不放棄在西太平洋最大的海、空軍基地等

1902年,馬丁尼克的培雷山火山爆發
使得這個法國的殖民地
一度無法回復之前的繁榮


其他還有很多著名的天災提供您參考

20世紀以前
西元79年8月24日維蘇威火山爆發,龐培城的毀滅
1556年明嘉靖關中大地震
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大爆發
1896年日本三陸大地震

20世紀
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
1927年美國密西西比河大洪水
1931年中國黃河大洪水
1935年台灣新竹台中地震
1959年台灣八七水災
1976年中國唐山大地震
1985年墨西哥墨西哥城大地震
1991年菲律賓品納吐波火山大爆發
1993年美國密西西比河大洪水
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
1996年賀伯颱風
1998年中國大洪水
1998年中美洲風災
1999年台灣集集地震

21世紀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海嘯侵襲馬爾地夫
2001年印度古吉拉特邦大地震
2001年納莉颱風
2002年剛果尼拉貢戈火山大爆發
2003年伊朗巴姆大地震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2005年印度孟買大洪水
2005年克什米爾大地震
2005年卡翠娜颶風(卡特里娜)
2006年爪哇地震
2008年緬甸風災
2008年中國四川汶川大地震

森林大火

山火,又稱野火林火森林大火森林火災,是一種通常發生在林野間難以控制的火情。通常是由閃電引起的,其他一些常見的原因有人為疏忽、故意縱火火山爆發火山碎屑雲熱浪乾旱和週期氣候轉變如聖嬰現象都會戲劇性增加山火危機。
乾旱以及小型的森林火災是促成極大的森林大火的主要因素。

統計

 
2007年7月25日巴爾幹半島森林大火的衛星照片


每年山火燒過的面積統計如下:
  • 法國:211平方公里 / 52,140英畝,佔國土面積0.04%。
  • 葡萄牙
    • 1991年:1,820平方公里 / 449,732英畝,佔國土面積 2%。
    • 2003年:4,249平方公里 / 105萬英畝,佔國土面積4.6%;20人死亡。
    • 2004年:1,205平方公里 / 297,836英畝,佔國土面積1.3%。
    • 2005年:2,864平方公里 / 707,668 英畝,佔國土面積3.1%;17人死亡。
    • 2006年:724平方公里 / 178,904 英畝,佔國土面積0.8%;10人死亡。
  • 美國:17,400平方公里 / 430萬英畝,佔國土面積0.18%。
  • 印度尼西亞[1]
    • 1982年1983年:36,000平方公里 / 890萬英畝。
    • 1987年: 492平方公里 / 121,880英畝。
    • 1991年: 1189平方公里 / 293,761英畝。
    • 1994年: 1618平方公里 / 399,812英畝。
    • 1997年1998年: 97,550 平方公里 / 2410萬英畝。
    • 1999年: 440.90平方公里 / 108,949英畝。
    • 2000年: 82.55平方公里 / 20,399英畝。
    • 2001年: 143.51平方公里 / 35,462英畝。
    • 2002年: 366.91平方公里 / 90,665英畝。
    • 2003年: 37.45平方公里 / 9,254英畝。
    • 2004年: 139.91平方公里 / 34,573英畝。
    • 2005年: 133.28平方公里 / 32,934英畝。

2010年11月13日 星期六

凍雨

凍雨是過冷雨滴落於地面或暴露物體上時,迅速凝結為冰的天氣現象。凍雨通常發生於地面溫度0℃以下的天氣情況,特別是在初春和初冬時節。在航空例行天氣報告(METAR)中,凍雨現象的代碼是[FZRA]。

形成機制
凍雨開始時是以雪的形式從高空雲層落下,在下降過程中遇到溫度高於結冰溫度的暖氣流層而完全融化為雨滴,而後在更低的高度上又遇到溫度低於攝氏零度的冷氣流層,此時雨滴不再凝結,而是形成過冷雨滴。過冷雨滴一旦遇到低於攝氏零度的任何物體就會立刻凝結,形成細長條狀的冰棱,故稱之為凍雨。凍雨通常與冷暖氣流相遇有關;低於結冰溫度的冷氣流會進入暖氣流下方,為形成凍雨提供了條件。

觀測
對凍雨的觀測是觀測站通過直接看到地表物體上的凝結現象來確定,目前還無法通過氣象雷達、多普勒儀或其他傳統的觀測法來觀測;但可以通過雷達來間接預計凍雨形成的可能性有多大。雷達信號的反射強度與降水的形式的半徑有關。雖然雨比雪反射信號更強,但由於雨滴的半徑比雪花小得多,因此從雪融化來的雨並不比之前雪的信號強多少。然而,在雪剛開始融化的氣流層,雪花半徑沒有太大變化並且雪花上出現水滴,兩者效應相加,導致此時的雷達信號的反射強度非常高。因此,在雷達螢幕上見到這種強反射信號,就意味着相應地區上空有暖氣流層並且有雪融化,該地區會有降雨或凍雨。如果此時地表溫度低於結冰溫度,就很有可能形成凍雨。

影響

蘋果樹上的雨凇。凍雨可以在物體表面形成一層透明的冰覆蓋層,這種冰覆蓋層被稱作「雨凇」,又稱「冰掛」。掛於各種植物上的雨凇或冰掛形成了冬季獨特的景色。


電線杆上凝結的凍雨。凍雨更多的時候是一種災害性天氣,嚴重的情況下會形成冰暴(ice storm)。例如,凍雨可造成公路覆冰而中斷交通,建築物積冰而倒塌,電線掛冰拉斷線路或拉倒架線鐵塔而造成供電中斷,也會對植物造成傷害,甚至威脅飛機的飛行安全。

2008年1月中國華南遭受了嚴重的雪災,其中一大部分損失就是由凍雨造成。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蝗災

蝗災,是指蝗蟲引起的災變。一旦發生蝗災,大量的蝗蟲會吞食禾田,使農產品完全遭到破壞,引發嚴重的經濟損失以致因糧食短缺而發生饑荒。蝗蟲極喜溫暖乾燥,蝗災往往和嚴重旱災相伴而生,有所謂「旱極而蝗」、「久旱必有蝗」。

 歷史

蝗災是世界性的災變,而且淵遠流長,《詩經》中提到「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蘇軾錢塘時見蝗災「上翳日月,下掩草木,遇其所落,彌望蕭然。飛蝗來時半天黑。」。日本在《日本後紀》一書中首見蝗災。中國歷史上迭起蝗災,受災區多集中於河北、河南、山東三省,江蘇、安徽、湖北等省亦有分佈,嚴重時可能遍及整個黃土高原,鄧雲特《中國救荒史》統計,秦漢蝗災平均8.8年一次,兩宋為3.5年,元代為1.6年,明、清兩代均為2.8年,受災範圍、受災程度堪稱世界之最。
中國古代對蝗蟲認知不多,故有「蝗神」的說法,又有「蝗魚(蝦)互化」之說,如:宋代陸佃的《埤雅》:「或曰蝗即魚卵所化」,潘自牧的《記纂淵海》:「有蝗化為魚蝦」。李昉太平御覽》〈蝦門〉記載:「蝗蟲飛入海,化爲魚蝦。」。李蘇《見物》記載:「旱涸則魚、蝦子化蝗,故多魚兆豐年。」。

 災區

2001年俄羅斯南部的斯塔羅波爾地區,約26.7萬公頃的草場和耕地受到蝗蟲侵襲,同時期中國的黃河流域、渤海沿岸地區,以及新疆北部地區同樣有蝗災,部份地區的蝗蟲密度達到了最多每平方米一萬隻。[5]。2001年中國遼寧省首見蝗災,起因是百年首見的旱災。
2003美國西部的內華達州猶他州愛達荷州皆飽受蝗災侵擾,愛達荷州的災情是二次大戰以來最慘重的一次。

 防災措施

中國的防蝗觀念最遠可見之於商代甲骨文唐太宗曾因蝗災將蝗蟲生吞下肚,左右遽諫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災朕躬,何疾之避!」。自宋朝以後,對蝗災有了較科學化的認知,並總結一些滅蝗的方法,如:鳴金驅趕法、捕擊法、火燒法、溝坎深埋法、掘種法、以及趁清晨蝗翅露濕難飛用器具抄掠法等。新疆等地以養鴨、雞等方式消滅蝗蟲。明末清初有大量的防蝗書籍,陳芳生有《捕蝗考》,分「備荒事宜」和「前代捕蝗法」兩部分,江蘇泰州人彭壽山撰《留雲閣捕蝗記》,浙江鄞縣人陳僅撰《捕蝗彙編》,江蘇無錫人顧彥撰《治蝗全法》分「土民治蝗法」、「官司治蝗法」、「前人稱說」和「救荒事宜」四部分,王勛有《撲蝻凡例》等。
捕殺蝗蟲,是當時最主要方法。例如:嘉慶五年,「九月蝗至,邑西若坑十八都、十九都、二十都皆有之。知縣華中伯祭劉猛將軍廟,蝗被鳥啄,遂息。」道光四年旱蝗,「官民協捕,且焚且瘞,尋有群鴉及蝦蟆爭食之,殆盡,禾苗獲全。」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瘟疫

自古以來,歷史上所發生過對人類造成最大的傷害,除了風雨水患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的戰爭、殺戮搶奪,再者就是暴虐無道的昏君,造成民不聊生。除此以外,重大的災害就要算瘟疫的流行了。

瘟疫的可怕,如鼠疫又稱「黑死病」。此外,霍亂、赤痢、白痢、猩紅熱、天花、白喉、傷寒、傷風等瘟疫,其對人類生命所造成的威脅,比起現代的生化武器,可以說還要更加厲害。

就以一三四三年在歐洲各國蔓延的瘟疫來說,只在半個世紀就少了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人數達二千五百萬人之多。瘟疫不但於人心大有關係,就整個社會政治來看,有時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幾乎都分不清誰是誰非了。

今年流行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非典型肺炎),疫情不斷擴大,帶給許多國家莫大的傷害。在古代的瘟疫大都是地區性的流行,但現在由於交通發達,人際往來頻繁,因此地區性的瘟疫透過旅行交通,很快就會蔓延到國際間。幾年前的愛滋病、毒品,我們也把他看成像是世界的瘟疫一般。可以說,過去講「談虎色變」,現在真是「談疫色變」,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瘟疫造成生命的傷害,尤其對經濟的打擊,例如對航空公司、旅行社、飯店、觀光事業等,可以說都是無法彌補的傷害。瘟疫的可怕,其實不在病毒本身,怕就怕政府面對瘟疫不懂得危機處理。你看,這次的SRAS流行,有的國家隱瞞疫情,有的國家反應遲鈍,有的國家花言巧語,有的國家眼高手低,有的國家避重就輕,到最後一發不可收拾,真是令人扼腕。

社會上的瘟疫固然可怕,但總是有形的,可以加以防治;更有一種可怕的無形瘟疫,就是人心萎靡、奸詐、自私、欺瞞、毒辣、陰險,他隱藏在衣冠之內,潛藏在甜言蜜語和笑容之中。瘟疫或許還有藥物可治,只不知治療人心瘟疫的藥方在那裏呢?

民主政治本來是很可愛的,但現在的民主以欺瞞詐騙而獲得像瘟疫一樣的權利,上行下效,更是可怕。另外還有媒體在言論自由的美名之下,不惜一切的嘩眾取寵,所報導的內容對社會造成傷害,腐蝕人心,就像瘟疫流行一般,那才是最可怕的流行病呀!